
生活萬象
淮南幫網是一家集淮南本地信息、互動社區、商業資訊、本地服務為一體的地方綜合門戶,為淮南廣大網民提供最全面、最快捷的本地化信息。
-
【圖說淮南】——忽驚月見新成片,還道仙荷遠淖塵
月見草適應性強,耐酸耐旱,是本世紀發現的最重要的營養藥物。可治療多種疾病,調節血液中類脂物質,對高膽固醇、高血脂引起的冠狀動脈梗塞、粥樣硬化及腦血栓等癥有顯著療效。攝影:柔光罩
-
【圖說淮南】——水光瀲滟晴方好 春申湖
春申湖為采煤沉陷而形成,初稱“老鱉塘”,一直為群眾口頭稱謂,未正式使用;后期曾稱“淮西湖”,因其地理位置而稱,但使用較少,未在當地群眾中流傳。此次被命名為“春申湖”地名是為了紀念安葬在該湖東南約2.5公里處,戰國四君子之一的黃歇,講好當地歷史故事,弘揚蔡楚文化,大力發展謝家集區旅游業。攝像:柔光罩
-
【圖說淮南】壽春城——壽春城高枕淮水,綠蒲疏疏暮帆起
壽春城遺址位于淮南壽縣城東南,包括現今縣城一部分,東瀕瓦埠湖,西到壽西湖,北臨八公山,南到十三里古堆。遺址范圍南北長約6.2千米,東西寬約4. 25千米,總面積大約26. 35平方千米。壽春城遺址作為戰國時期楚國的最后一座都城,有著豐富的楚文化遺存,集中體現了楚文化的晚期特征,對研究探討楚國在淮河流域的發展衰亡具有重要意義。
-
【圖說淮南】——東南水多咸,不如此水美。春風吹綠波,郁郁中原氣。
淮上淮河公路大橋4月28日正式通車。該橋路線全長19.8公里,起于國慶東路,終于S225省道;其中跨河主橋長3.12公里、南岸引線長1.08公里、北岸引橋長7.02公里、北岸引線長8.61公里。主橋為雙索面斜拉橋,橋面寬32米;全線為雙向六車道,一級公路標準建設,總投資23.4億元。(來源:淮南市重點工程建設管理中心)來源:柔光罩
-
【圖說淮南】——淮上明珠的茅仙古洞,華夏第一人文洞府!
茅仙古洞位于安徽省淮南市西部,102省道可直達。屬寒武紀山岳型自然與人文相結合的旅游景區。始建于西漢景帝年間(公元前156—公元前143),因陜西咸陽賢士茅氏三兄弟在此修煉得道成仙,故稱茅仙洞。1986年重修,設茅仙洞景區。今日觀賞的洞穴是新建于淮水岸畔雙峰山的峭壁之上,背山面淮,曠覽平疇。古洞全長700余米,洞內有36洞天,分別賦予道,佛宗教文化,淮河民俗文化,配以聲、光、電等高科技動景,雕塑、
-
【圖說淮南】——淮南王劉安而建造的漢淮南王宮
漢淮南王宮坐落在八公山風景區的煉丹谷中,占地5500平方米則為紀念我們淮南地區偉大的思想家,文學家和豆腐始祖—漢淮南王劉安而建造的。2001年,八公山區人民政府投資600多萬元人民幣,重建了漢淮南王宮,整座建筑仿西漢建筑風格,雄偉壯觀,突現了漢家盛世
-
【圖說淮南】從上窯的天空俯瞰,房屋鱗次櫛比
從上窯的天空俯瞰,房屋鱗次櫛比 攝影: 阿陸PHOTO
-
【圖說淮南】——淮河新城舊時綠皮火車的回憶
攝影:柚子西瓜汁O
-
【圖說淮南】——領略國家級非遺壽縣抬閣文化的魅力
你見過這項民間藝術嗎? 壽縣抬閣,又稱擡閣。在木制的四方形小閣里有兩三個人扮飾戲曲故事中的人物,由別人抬著游行,是集歷史故事、神話傳奇于一體,融繪畫、戲曲、彩扎、紙塑、雜技等藝術為一身的特色傳統民俗舞蹈。徽州抬閣的淵源大概可以追溯到明清時期
-
【圖說淮南】——各有渡口、各有歸舟、暮光四溢、濃云欲墜
各有渡口 ,各有歸舟 暮光四溢,濃云欲墜 沒有煙火,沒有雜塵,只有光和希望 攝影:94特立獨行的貓
-
圖說淮南——各有渡口,各有歸舟
各有渡口,各有歸舟。渡口,在無數文人墨客的眼中 是相思,是離愁, 是剪不斷理還亂的情懷。 攝影:94特立獨行的貓
-
圖說淮南——水天一色,水墨龍湖
松煙入墨、水天一色 這四月的雨后龍湖有沒有煙雨江南的幾分韻味? 攝影:徐泰松
-
圖說淮南——小區里也有別樣的風景
小區里的櫻花開了,染井吉野櫻的花期也將落下帷幕了吧。 想念那些櫻花爛漫綻放、粉里透白的花瓣紛紛揚揚飄灑每個角落的時節。 攝影:臍橙壩壩